我是一只历经沧桑的老狮

思考人生:人为什么要主动“告别”?

昨天晚上看了最新一期的《明天之前》,本期探讨的问题是:人类是否有自主告别的权利

节目策划人曾宝仪前往瑞士小城巴塞尔,陪伴大卫·古道尔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一程。在交谈中,曾宝仪得知因为身体的衰败和不受控制,古道尔所热爱的阅读、旅游、科学研究等事物都逐渐离他远去,为了维护生活最后的隐私与尊严,他选择主动告别世界。但和其他选择安乐死的人不同,老人并没有身患绝症,也正因为如此,这次事先张扬的“死亡之旅”受到全球媒体的关注,大卫·古道尔在记者会上毫不犹豫表示了自己的决心,并希望自己行为的曝光能够推进于关于死亡选择权利的讨论。而国会议员珍妮可能是菲利普的最大反对者,因为身体残疾,她曾被断定活不过一岁,但仍坚持活到了现在。“在允许人们合法拥有死亡权利之前,是不是应该帮助更多人更平等地活着呢?”在珍妮看来,结束生命不该是个选择,因为那不是一个公正的选择,死亡只是一个逃离糟糕处境的出口。“我的生命中存在很多次极坏的情况,我很庆幸法律不允许我放弃生命”。

在节目中曾宝仪的思想和情绪随着访问的深入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我亦是如此。从一开始访问菲利普·尼什克的时候她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每个人都应该有权利决定自己死亡的权力,自主选择尊严离去的时间和方法。他认为,这也是“提升生命质量”的重要方式。但是当曾宝仪采访国会议员珍妮的时候又觉得她说的更有道理。所以她产生自我矛盾了,到底人类该不该拥有自主选择告别的权力呢?节目的最后也没有给出一个标准的答案......

在我看完这期节目之后,我并没有纠结该不该拥有什么选择的权力,我所想到的是:到底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人们会自主的放弃自己的生命?他们为什么要告别?
我们知道,当一个人决定要放弃自己的生命是需要多大的勇气!TA 是受到了多大的打击才能勇敢的决定最终要放弃自己的生命?!

于是我个人想到的让人放弃生命的两个因素:身体上的和精神上的!

身体上的生不如死

节目中,曾宝仪采访了很多身患绝症,痛不欲生的病人,有一半以上的人都认为自己如果真的已经到生活不能自理,所有的事情都由家人照顾的话,他们会选择自主告别。因为他们不想承受病魔的痛苦,也不想连累到家人。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想到了在我老家的村里面,有三个老人就是因为身患绝症不想连累家人最终而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一开始的时候他们的家人是接受不了的,可是事后想想,或许对于他们来说,那样的离去是最好的选择。
这里要说明的是:但凡有任何可能能帮助到这些病患延长他们的生命,减轻他们的痛苦的方法,我们都是不愿意看到他们放弃自己的生命的。

精神上的生无可恋

节目中,大卫·古道尔是没有任何疾病的,他选择离开是因为他再也无法做他喜欢的事情了,他觉得活着已经没有任何的 意义 ,对于世间的一切都没有任何值得留恋的。对于这样的一群人,我是认同珍妮的说法的:为什么我们不去想尽办法让他们重新认识这个世界,重新让他们感受到其实他们还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呢。我想到了爱国诗人屈原,想到了著名的画家梵高,想到了伟大的诗人海子,想到了一代巨星张国荣,我想到了千千万万个结束了自己宝贵生命的人,其实他们不应该是这样的结局。如果我们多一点陪伴,多一点沟通,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关爱,多一点信任,多一点.......

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比起死亡,活着更需要勇气,擅自结束生命,还不如苟且偷生,无论所追求的对与不对,能在世上活下去就是让人敬佩的,因为要承受的更多!生计,父母,儿女,家庭都是要去关心照顾的,擅自结束生命,无疑是在逃避这些责任!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 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请勇敢的坚强的自信的活下去!

本站未注明转载的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谢谢!

添加新评论